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😀
Arc浏览器一直都是广受称赞,今天终于决定下下来体验一下。
 
看之前少数派的文章,说到Arc团队为什么要做浏览器,文章是这么说的:
因为他们发现PC应用逐渐呈现应用云化趋势,典型的案例就是大家从本地的Sketch、Office套件、Outlook等产品转化到了Figma、Notion 、Gmail等。Arc笃定未来会有更多产品会采用Web技术,因此人们将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浏览器上。Arc希望自己不是一个单一的浏览器应用,而是去做一个类似macOS一样的平台,能够灵活调度所有的web产品。
这个初衷我很认同,谁不想做个超级入口呢,不过这也让我非常好奇,能够“灵活调度所有的web 产品”的浏览器是什么样的呢?所以我是抱着这样的疑问去试用的。
 
但是我试用下来并没有让我一击即中的感受,相反很多功能和优化我并不是特别理解,可能是我用的姿势不对?举三个我体验下来感受不好的例子:
1. 我理解space这种切分的方式是为了隔离不同的场景,这在设计中是常用的手法,可以让浏览器的tab更加简洁,但是如果我需要跨场景去使用,那我的代价就是要反复切换space,虽然可能是个corner case,但是如果我遇到了,可能会骂人🤬;
2. 再比如split功能,一旦我点击其中一个split页面中的链接打开了新页面,那我就跳出了原有的split,所以如果我想一边浏览网页一边用easel记录,那我必须找到目标要浏览的页面再去spilt,他在教我做事🤔;
3. 再再比如,spilt的tab不能拖入到收藏区域,为什么?凭什么?
 
都说Arc重构了浏览器的用户体验,但是他的这些问题都是基本的体验问题,违反的也都是最基本的体验原则:允许用户犯错,用户犯错要告知原因和解决办法。
 
此外,Arc浏览器很吃性能,这不仅对于用户是个很大的问题,这也影响了web应用是否会选择他作为自己的主要浏览器,这都影响着Arc的宏大愿景。
 
当然Arc也有很多为人称道的体验优化,但是如果Arc想要颠覆浏览器,这还是远远不够的。Arc不仅需要在看得见的地方需要做颠覆,那些看不见的地方也需要做努力。
分享我的Notion习惯打卡模板读《Meshy 胡渊明:AI 生成 3D 发展到哪儿了?》的一些摘录和感想